Products
汽车抵押贷款 2025-04-25 21:25 0
最近看新闻,兴业转债要发行了,500亿那么多,网上网下申购都安排得明明白白。这让我想起银行发可转债这事儿,今年已经600亿了。为啥金融板块融资这么便宜?我琢磨着,这背后水可深了,不光是市场好,还有很多门道在里面。
记得前几年,我有个朋友在银行工作,跟我吐槽过,他们给央企贷款利率低到4%以内,现在优秀民企都到6%了,有些牛逼的央企据说才2%!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。当时我还在想,银行不是嫌利润低吗?怎么现在倒好,给央企贷款还赔本?后来才明白,这背后都是政策、信用和资源博弈的结果。
今天不聊宏观经济,就说点实在的。你想想,开车的时候最爽的是什么?不是提速快,而是油门踩到底还特别省油。金融板块的融资成本,就像这辆车的油耗,现在居然降到这么低,你说神奇不神奇?
先说说市场这池水。现在经济环境宽松得不行,银行手里钱多得没处放,就像我家楼下小卖部老板,天天说"不缺钱",但就是不出手。这种情况下,金融机构之间为了抢客户、抢生意,那可是拼了命。你想想,存款利率低得可怜,贷款利率又不能随便涨,那只能打价格战了。就像超市大减价,你得多买几样才划算嘛。
我有个在券商的朋友,前段时间跟我讲了个故事。他说他们公司给某大行做债券承销,那家银行居然要求佣金打到3折。当时他差点没笑出声,要知道以前这种客户能给5折就不错了。后来才知道,原来现在银行为了补充资本金,什么忙都愿意做。这就好比,以前你请客吃饭,人家嫌你菜少;现在你请客吃饭,人家嫌你菜贵。
再说说政策这把"保护伞"。金融板块的企业,就像体育比赛里的国家队,有专门的"扶持政策"。比如央行那些定向降准、再贷款,听着就挺"高大上"。我有个表哥在科技园区做企业服务,他跟我说,现在银行给科技企业贷款,都要配点政府引导基金,利率能低两三个点。这就好比,国家队运动员训练有专门的场馆,普通运动员只能自己找地方练。
还有金融机构自己捣鼓的那些新花样。现在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,什么资产证券化、永续债,听着就让人头大。但这些东西确实能帮企业省不少钱。我有个客户是做房地产的,去年他们用资产证券化把一块烂尾盘盘活了,成本比银行贷款低了一半多。这就好比,以前你要买套房子,只能攒钱或者找银行;现在你可以把老家房子抵押,再拿这笔钱做点别的生意。
再说说企业自身这"硬实力"。央企、国企这些"老资历",就像学校里的"重点班",从上到下都是关系网。我有个在国企的朋友,他说他们公司贷款,银行经理直接说"放心贷",根本不用跑断腿。这就像,重点班学生考试,老师都会"关照"一下嘛。民企虽然也在进步,但跟这些老牌企业比,还是差了点"底蕴"。
不过话说回来,便宜肯定有便宜的道理。我认识个做财务的,经常跟我说"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"。银行给央企低利率,是因为他们背后有国家信用背书;民企融资难,也是因为市场不信任。就像买车,便宜的车便宜是有原因的,你可得掂量掂量。
最近看报道,说有些央企实际融资成本只有2%,这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。我有个做小贷的哥们,跟我说他们公司去年给民营企业平均利率7%,银行还要倒贴点费用。当时我问他,为啥不转型做央企业务?他苦笑说,这不是想来就能来的。这就好比,好学校门口的补习班收费贵,但不是谁都能进得去的。
再说说市场这把"双刃剑"。现在资金多得没处放,本来是好事情,但就像夏天穿太短容易中暑。我有个做私募的朋友,去年说他们投资收益只有3%,但银行存款都5%了,根本没法做。这就好比,汽车省油是好事,但要是省得太厉害,发动机就可能出问题。
最近几年,我注意到一个现象,就是一些中小银行开始大量发行可转债。有业内人士说,这是他们补充资本金最便宜的方式。我有个朋友在城商行工作,他说他们最近发的可转债,利率才1点多,但市场要求收益率要5%,银行还要亏本。这就是典型的"无奈之举"。这就好比,你生病了,医生说这个药便宜但不好吃,但不吃更难受。
最近看数据,说今年前三个月,金融板块IPO融资超过4000亿,创三年新高。有专家说,这是政策支持和市场信心双重作用的结果。我有个做理财的,跟我说现在买基金比存银行划得来,但风险也大。这就是典型的"鱼与熊掌"的选择题。这就好比,开车想快又想省油,那是不可能的。
最后想说,金融板块融资成本低,表面看是好事,但背后也有隐忧。就像汽车省油,但如果省得太厉害,发动机就可能出问题。所以,企业融资要适度,政策制定也要谨慎。毕竟,市场经济就像开车,太快容易翻车,太慢也达不到目的地。
好了,今天就聊到这里。如果你对金融板块融资成本感兴趣,欢迎留言讨论。记住,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就像开车,安全第一嘛!
Demand feedback